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
“这40亿到底是怎么被带出国的?”
印纪传媒曾经是影视圈的一颗璀璨明星,凭借自身实力闯入好莱坞市场,然而短短几年时间,就让无数投资人血本无归,创始人却带着巨额资金远走海外,逍遥自在。
那么这家公司是如何从默默无闻迅速崛起的?为何最终会留下一地狼藉?那些投资者的损失又由谁来承担?
抽身而退
2022年,一份突如其来的破产公告震惊了整个娱乐圈。这家曾与光线传媒并肩、比肩华谊兄弟的娱乐巨头竟然轰然倒塌。
一家市值一度接近五百亿元的企业,最终账上只剩下了三百多元,这不是虚构的情节,而是印纪传媒留给三万多名股东的真实结局。
这场资本大戏中,主角早已在异国豪宅里举杯庆祝,而台下的观众却被困在崩塌的剧场之中。
故事一开始有三位核心人物:前体操运动员吴冰,她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。从运动场跃入北大校园,再从学术殿堂转身进入香港影坛,成为动作女星,她的知名度成了公司最初始的“信用背书”。
她的丈夫丹·密茨,是一位美国人,负责搭建通往好莱坞的桥梁,使得公司的发展蓝图更具“国际范儿”。
但真正推动这场商业演出走向巅峰的是肖文革,他看似低调沉稳,却深谙国内资本运作的各种门道。
他们最初的起点是在广告行业,靠着为宝马、耐克等国际品牌服务,迅速树立起“高端、专业”的形象。但这显然不是终点,毕竟广告赚的是辛苦钱,远远赶不上资本市场的快节奏。
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09年,《建国大业》的成功让肖文革意识到,电影不仅是文化产品,更是一块可以快速变现的金矿。
于是他们果断转型影视领域,一边投资像《杜拉拉升职记》这样的热门国产片,一边直接打入好莱坞,甚至参与了《钢铁侠3》的投资制作。
一时间,印纪传媒成为了中国影视行业的标杆企业,对外讲述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故事:一个拥有冠军光环、国际资源和商业头脑的团队,正在带领中国电影走向全球。
当这个故事讲得足够动听之后,自然要登上更大的舞台——资本市场。直接上市太慢,也不够灵活,肖文革选择了另一条路径:“借壳”。
他像一位看中老宅基地的开发商,买下了四川一家濒临倒闭的食品企业“高金食品”,把空壳保留下来,注入自己影视公司的核心资产,随后更名为“印纪传媒”。
一夜之间,这家企业仿佛完成了华丽变身,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。
不过外表光鲜并不代表内在扎实,为了让更多人相信这只“潜力股”真实可信,肖文革签下了一份惊人的“对赌协议”。
他向投资者承诺未来三年内,公司利润必须逐年大幅增长,从4.3亿元到5.58亿元,再到7.19亿元,这对于影视行业这种收入波动极大的行业来说,几乎不可能实现。
但奇迹出现了,印纪传媒的财务报表如同设定好的闹钟,每年都“精准”完成目标,甚至还略有超出。
这些漂亮的数字配上“国际大片”的宣传语,吸引了大量股民跟风买入。
他们以为找到了一只源源不断下金蛋的母鸡。
脆弱的繁荣
在完美业绩和好莱坞光环的双重刺激下,印纪传媒股价一路飙升,最高时市值逼近五百亿元。
那段时间,持有印纪传媒股票成了一种身份象征,股民们在网络论坛上炫耀自己的投资眼光,嘲笑那些没赶上这趟“财富列车”的人。
肖文革本人也因股价暴涨荣登四川首富宝座,成为人们口中的“资本魔术师”,是新时代的财富典范。
整个市场都陷入了一种狂热的情绪中,没人去追问这些利润究竟从何而来,也没人质疑一个靠拍电影的企业,怎么可能每年都能精准达标。
当泡沫被吹得五彩斑斓的时候,所有人都只顾仰望天空,没人低头看看脚下的土地是否已经开裂。
对赌协议就像魔术师手中的黑布,一旦掀开,真相就会浮出水面。2016年三年期限一过,肖文革不再需要维持表演。
2017年公司业绩开始断崖式下跌,到了2018年彻底暴露问题,营收暴跌八成,净利润亏损近18亿元,从盈利7亿到亏损18亿,仅仅用了一年。
股民们才如梦初醒,原来之前的一切辉煌,不过是为满足对赌协议而精心包装的结果。他们以为自己在投资未来,其实只是别人套现计划中的配角。
最令人愤怒的是,在大厦将倾之际,几位“造梦者”早已悄然完成了脱身之计。
肖文革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股权质押和减持操作,在股价高位时期悄无声息地套现超过40亿元现金。与此同时,吴冰夫妇也早已获得美国国籍,铺好了后路。
他们一面维持着表面的繁荣,一面像从燃烧的金库中搬运黄金一样,一步步将股民的资金转移到海外账户。
满地残局
2019年法院正式宣告印纪传媒破产清算,人们惊讶地发现,这个曾估值数百亿的传媒帝国,银行账户上仅剩下371元。
而此时的肖文革、吴冰、丹·密茨三人早已不见踪影,他们在大洋彼岸享受着奢华生活,住豪宅、开派对、坐私人飞机,用的是数万个家庭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。
留下的只有混乱和无助的投资者,他们想维权却发现人早已跑路;想追回损失,却发现资金早已流向海外,追讨难度极高。
烟花散尽,人群散去,只留下满地狼藉,而点燃烟花的人,早已在地球另一边燃起了新的篝火。
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残酷现实,你以为搭上了财富快车准备收获成果时,才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待收割的韭菜。印纪传媒的崩塌并非个例。
结语
在资本的世界里,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暴富神话,保持清醒理智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。
对于印纪传媒的崩盘以及创始人的逃离,你还有什么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。
参考资料【1】金融界2024-04-14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印纪传媒破产》
【2】环球网2024-04-15《知名影视公司,宣告破产!账户仅剩371元》
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