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学校里待得久了,很多事就慢慢看明白了。
刚踏入讲台那会儿,哪个老师不是一腔热血、满脑子教书育人,桃李满天下?
可时间一长,你会发现:
光埋头教书,真不一定能熬出头。
你认真教书、默默做事、脾气好、配合度高,不见得领导会记住你;
反而那些总围着办公室转、嘴特甜、谁都打招呼的,往往混得风生水起。
这不是妄下断语,而是很多老师看了几十年总结出的经验。
被提拔的老师常见一个共性:向上社交
说白了,就是和领导关系处得到位。
教学工作干得一般,但是汇报做得不赖,
非常懂得怎么把自己的事摆到领导眼前。
正所谓:真干,不如“会”干;会干,不如有人。
这话听着扎心,但在体制内,确实有点现实版生存法则的意思。
有些老师课教得马马虎虎,材料写得一塌糊涂,
会议发言绕来绕去,讲不到重点,可还是一路升上去。
为啥?
背景硬、人缘广、有靠山。
人家不是孤军作战,而是站在了一条系统链条里,提拔只是流程问题。
而那些默默无闻、从不张扬的老实老师,
往往成了最容易被安排各种苦活累活的对象。
表扬轮不上,奖金没多少,说句话都怕被扣帽子。
有人争位置,也有人安心守阵地
也不是说所有老师都得往上爬,
每个学校,总得有些老师是愿意把书教好的。
也许你不爱凑热闹,也不想陪笑脸,
甚至压根不在乎评职称、晋升通道这些事儿,那也挺好。
清清爽爽,躲开权力场里的喧嚣,在自己的教室里种花种草,
搞点实在的教学研究,和学生打交道,
把成绩做出来,也是一种被尊重的方式。
但话说回来:
你要是真不打算“混圈子”,那你就得把自己打磨得够硬。
不求人,行;
但别让人觉得你谁都替代得了。
课堂扎实、成绩能打、活动靠谱,
就算没领导点头,学生家长和同行也得竖大拇指。
最怕的是:既清高,又松懈
不搞关系、不迎来送往,本没有错。
但如果你嘴上说着不稀罕提拔,心里却天天嫉妒别人上得快,
又不好好打磨业务、整天在办公室里叹气——那就别怪人看不起你。
体制内的职场,就是这么一个小圈子。
有野心的人,争位子;
没野心的人,守阵地。
你不争,可以;
但别输得没声响。
咱得有点让人“高攀不起”的本事:
让人说:“那位老师,虽然不爱张罗事,但教学真有两把刷子。”
这样活得,也挺舒服。
写在最后:
学校里的“向上社交”,确实是门学问。
有人钻研得精通,自然左右逢源;
有人清心寡欲,也能守住一亩三分地,安静发光。
做老实人不一定就吃亏,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图什么;
不争也不是错,关键是能守得住清白,也守得住能力。
愿每一位老师,在各自的位置上,都能活得心安理得,不被轻视,也不为所累。
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