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科创板日报》7月23日讯(特约记者 高青)近日,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和爱康国宾的风波愈演愈烈。
风波初始,是张晓玲在微博晒出了自己“十年体检无异常,一朝确诊肾癌晚期”的个人经历。
当她将矛头指向体检机构“漏检误检”时,爱康国宾两度发布声明坚称“检查无瑕疵”,事件迅速冲上热搜,也将民营体检行业的科学性与责任边界推至风口浪尖。
▌核心争议
根据张晓玲本人对外公开的资料,自2013年起,她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北京分院进行体检,“癌胚抗原(CEA)等肿瘤标志物年年正常”,从未收到“患癌风险”提示。2023年她在爱康的体检报告中已提示“右肾钙化灶”,但当时医生的口头解读是“无需处理”。
然而其2024年转至其他机构体检时,超声发现右肾3.5cm×2.8cm低回声肿块,后被确诊为“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”晚期并发生骨转移,最终切除右肾。
这也导致张晓玲质疑爱康存在漏检,并要求爱康国宾公开十年血液标本数据、检测技术依据及医务人员资质。
张女士的遭遇迅速点燃了公众对体检机构“漏检”“误检”的集体焦虑。
面对汹涌舆情,爱康国宾连发两次声明,坚称“检查无瑕疵、无漏诊、无责任”,并愿意公开影像资料、接受第三方权威鉴定,并在第二次声明中表示,“只要张女士同意,我们可以立即公开其2023年超声影像,接受专业人士与公众审核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体检机构“漏检”“误检”的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,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,2018年上海电视台《新闻坊》栏目报道称,市民贾先生花了1300多元,在爱康国宾中环一品门诊部做体检。由于一直排尿不畅,他特地花了200多元,额外增加前列腺超声检查。
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